2024年11月15日,印度首都新德里再次遭遇了严重的空气污染,导致学校停课。德里及其周边地区总人口超过3000万,冬季的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全球最差。为了应对这一危机,政府决定暂停所有非必要的建筑工程,并呼吁民众不要使用炭火取暖。此次污染还影响了航班的正常运行,泰姬陵也被浓烟笼罩,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
追溯历史,曾有传闻称,1962年印度与中国爆发地缘冲突后,印度政府曾计划将首都从德里迁往新德里。此种说法认为,某方军队的逼近促使印度考虑迁都。然而,德里和新德里相距极近,这种说法并没有历史依据。今天,德里是印度的第二大城市,隶属于联邦直辖区,其官方名称为“德里国家首都辖区”。那么,德里和新德里究竟有什么不同,为什么印度选择了迁都新德里呢?
德里历史悠久,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,比罗马的历史还要久远。由于南亚复杂的历史背景,德里这一名称的来源也十分模糊,事实上,德里在蒙古人征服之前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城市。如今的“德里国家首都辖区”包括德里、新德里以及德里坎登门三个区域。旧德里是由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于1639年建立的,且常被称为“沙贾汗纳巴德”。
新德里的建设始于1911年,英国政府决定在此建立新的城市,并将印度的首都从加尔各答迁至新德里。新德里的建设与当时的地缘冲突并无直接关系。至于德里坎登门,它最初是英国为了军事需要所规划的一个军营,如今成为了印度陆军司令部以及重要军事设施的所在地。
展开剩余69%从地理位置来看,德里自古便是印度各个王朝的政治和战略重心。南亚次大陆由喜马拉雅山脉等自然屏障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,德里位于广阔的平原中央,周围被300多米高的德里山脊环绕。这里的亚穆纳河水量充沛,冲积出了肥沃的土地,极适合城市建设。德里还因其特殊的交通位置,成为了连接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重要枢纽,并且是东西部平原贸易的中心。
历史上,德里一直是中亚征服者的进攻桥头堡,许多北方统治者在这里定都。莫卧儿帝国时期,皇帝沙迦罕在帝国强盛时期下令将德里重建为首都,这一时期,众多中亚穆斯林迁入德里,城市的建筑风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。红堡、贾玛清真寺等标志性建筑应运而生,尤其是红堡,其设计者正是泰姬陵的建筑师,融合了波斯和印度的建筑风格,是莫卧儿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。
然而,在莫卧儿帝国的辉煌时期结束后,欧洲的殖民者开始进入印度,英国、葡萄牙、荷兰和法国等国纷纷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,莫卧儿帝国的力量逐渐衰弱。尤其是波斯帝国的纳迪尔沙在1739年大败莫卧儿军队,洗劫了德里并抢走了孔雀王座,莫卧儿帝国元气大伤。与此同时,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在印度崛起,最终加尔各答成为了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和贸易中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印度逐渐开始对抗英国的殖民统治。19世纪末期,加尔各答成为了印度独立运动的中心,而孟买也在英国殖民地体系中逐渐崭露头角。1911年,为了加强对印度的控制,英国决定迁都至新德里,理由之一是旧德里的环境不适合作为现代化的首都。新德里建设过程中,虽然一战爆发导致工程一度停滞,但战后,英国建筑师埃德温·鲁琴斯重新启动了建设计划,并最终完成了这座新城市。
新德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英国和印度的特色,官方建筑以米色和粉红色为主,呈现出浓厚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。城市的中轴线“责任大道”将印度总统府与康诺特广场相连,而康诺特广场则成为了金融和商业中心。尽管新德里建设得井然有序,但这一城市的繁荣几乎只限于英国殖民者和少数印度贵族,普通百姓依旧困于破旧的旧德里贫民窟。
如今,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,德里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。夏季的高温和暴雨令贫民窟居民生活艰难,冬季的寒冷和空气污染更是成为德里居民健康的巨大威胁。即便德里在某些方面已经发展得较为现代化,位于北方的地区仍然面临更为恶劣的生活条件。而位于新旧德里之间的印度门,则成为了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阿富汗战争中牺牲的90,000名英属印度军人而修建的纪念碑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配资-民间配资-南京网上配资-配资炒股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